總結分析高架橋樁基施工管理和聲測管制作安裝中采取的有效防控和處理措施,施工準備階段的要點和防控,我們一起來看看。
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和施工中的技術管理工作,嚴格執行設計文件和相關技術規范,做到技術先行。開工前應組織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審圖和現場核對(特別注意坐標、樁位、高程的復核,在實踐中出現過設計圖冊前后兩頁樁底標高不一致的情況,導致現場施工樁長比設計樁長短了2m,后又更改設計為對稱受力增加2根樁)。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設計的建議,應及時上報,并接受設計技術交底。
2)測量接樁后2周要按標準完成導線點、水準點的復測和加密工作,重要的導線點、水準點要用2m左右的圍欄保護。加密、復測成果要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
3)節約用地,少占農田,泥漿、棄土按我國有關規定處理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
4)充分考慮施工過程對地下管線及陸上、水上交通的影響,特別是應保證主航道和陸上主要交通十線不得中斷。通信、電力、燃氣、給水、排水管線的遷改,應事先與交警、路政、通信、電力、燃氣、航道、水務等有關部門溝通,查明情況,按照規定進行保護或遷改,辦理有關手續后方能施工。
5)摸清地下管線、構造物及空中線路對鉆機施工的影響,提出遷改或避讓方案報業主、設計單位審批。
6)詳細了解樁基所穿地層條件,合理選擇鉆機類型和施工方法。
7)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堅持每天班前安全會制,對易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提醒、預警,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8)第1根樁基實行首件認可制度,首件工程在分項工程開工申請批復后才可開展施工,首件工程完工后,由總監辦組織召開首件工程總結會,施工單位對完成的首件工程的施工工藝進行總結和完善,用以指導后續施工。
9)每道施工工序都應嚴格執行檢驗制度(施工單位自檢,項目部終檢合格后向監理單位報驗)。前一道工序經檢驗合格、資料簽證完畢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資料簽證是辦理月結算的基礎資料,樁基施工一般是進場初期資金緊張,組織好前期樁基工序資料簽證工作對辦理前期月結算至關重要。
10)聲測管完工時應對泥漿池、沉淀池、泥漿輸送管線、棄漿池等臨時設施、臨時用地、棄土等進行處理,做到工完場清、不留隱患。
上一條: 鉗壓式聲測管生銹原因
下一條: 聲測管檢測原理